Sunday, 9 May 2010

评论:“五一” “五四”来去静悄悄


作者:蒙克

在五四青年节,按照规定,14-28岁年龄段的年轻人能享受半天假。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个规定形态虚设,很少有人停课停工半天,去过青年节。青年节和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差不多,“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诸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由于其传递的政治信息,正在被刻意淡化,而取而代之的是对传统节日的隆重纪念,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

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五一节前夕强调中国工人阶级是“党最坚实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但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丁学良说,那就象对农民说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一样,纯粹是政治笑话。他还说,工人不仅不是领导阶级,现在他们连被谁领导都不知道。

虽然五一节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在西方许多国家并非法定的公共假日,但那里劳工组织、左派组织和其他抗议组织都会在这一天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游行集会,庆祝劳工力量,显示团结。丁学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恐怕是世界上禁止工人组织起来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之一。

五一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而中国在120多年以后才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对工人的薪酬和休息权利作了一些规定。但对中国的很多蓝领和白领工人来说,按时下班,8小时工作制,仍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五四运动和民主

五四青年节始于1919年开始的学生抗议运动。在当年的5月4日,北京学生走上街头,抗议不平等条约。抗议学生要求惩罚被认为出卖国家的曹汝霖等官员,焚烧了赵家楼胡同的曹公馆。按理“火烧赵家楼”应该算是最早的“打砸抢”或“反革命暴乱”。

现在有喜欢反思的翻案学者说“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的污点。是否是污点不好说,但北洋政府的警力不够是显而易见的,那时候断然没有现在的武警和防暴警察,北洋军阀也没想到用戒严部队。

青年节旨在弘扬“五四精神”,也就是强调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精神。官方的宣传还说,五四精神还包括反帝反封建,还说五四运动首次唤醒了中国工人阶级,使他们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独立力量显示力量。

据丁学良说,所谓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这是时下犯忌的政治词汇,特别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官方回避的做法令那些做学生和共青团工作的干部左右为难,丁学良说,这是因为中国的青年人,老年人和中年人都一样,都没有选举权。

传统的“复兴”或“复辟”

自2008年起清明节成为中国的法定假日。增加的国家法定假日还包括端午节和中秋节。近年来的节假日改革似乎显示了这么一种趋势,就是1949年后的阶级、革命这类概念不断被淡化,代之以炎黄子孙、传统。

丁学良认为这是因为“新中国”设立的政治节日传递的信息在眼下中国的公共生活中得不到回应。而传统节日,主要是汉族的节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是受海外华人影响。

不过也有人反对把汉族传统节日做“国假”。湖南作家张一一认为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的“墓祭”,并非民间的节日传统,属于封建迷信。另外他还指出,用汉文化背景的清明节以“国假”形式强加给非汉民族,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中秋、春节、清明和端午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也是国家法定假日。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不一。汉族同胞过中秋吃月饼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对许多蒙古人来说,中秋是纪念“八月十五杀鞑子”(朱元璋的反元起义)。

不过丁学良说,中国法定的传统节日基本是汉人的节日,里面的确存在民族差异的问题。但确立少数民族节日作为法定假日也有立法程序上的困难。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0/05/100503_analysis_54holiday.shtml

© BBC 201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