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
1961.11.17
Monday, 26 December 2011
Friday, 23 December 2011
zt:朝鲜饥荒的真正原因
朝鲜饥荒的真正原因
一、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硬约束
石油产量峰值(peak oil)意指由于全球有限的石油储量,石油产量在达到最高峰后不可避免地下降。根据某些保守的估计,石油产量已经或者将要在近期内(2005 ~ 2010年)达到峰值,在经历一个平台期后下降,哪怕乐观的估计也预测石油产量将在一二十年内达到峰值。
石油产量峰值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熟知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极度依赖于廉价的能源与长距离的运输——所谓现代农业严重依赖的化肥、农药都是化石燃料的衍生品,现代食品体系造成的粮食大循环耗费大量能源,比如美国所消费的食品平均经历了2000公里以上的长途跋涉。石油产量峰值是否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饥荒呢?有两个国家的情况具有预演性意义,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一个面临着饥荒,一个粮食充足,前者是前车之鉴,而后者则是可供效仿的榜样。
由于前苏联集团的解体以及针对古巴和朝鲜力度增大的贸易禁运,朝鲜和古巴过早而意外地遭遇了石油产量峰值。它们所得到的完全不同的结果部分要归结于运气:古巴的气候使当地人可以依赖相当有限的粮食定量配给而存活下来,而对于朝鲜而言,在其严酷的冬季,同样的粮食定量配给却是过少而致命的。但是,更加根本性的原因是各自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在危机面前,朝鲜试图尽可能延长其原有工业化农业的正常开展,而古巴实施了旨在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实现自给自足的政策。
除了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限制,农业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限制——水。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不到全球平均的一半。同时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北方(长江流域以北)占全国耕地的2 / 3,却只占全部水资源的1 / 5;南方拥有全国1 / 3的耕地以及4 / 5的水资源。20世纪的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增产,是以灌溉农业的大规模推广为背景的。在许多国家,灌溉农业是以过度抽取地下水来维持的。世界一半人口的国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粮食生产大国。中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速度超过1米,机井常常深达100甚至200多米,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已达基岩,说明无水可采。我国地下水平均每年超采100亿立方米,超采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同时气候变化将在今后二三十年内进一步加重南涝北旱的现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中国分区年降水变化呈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几率增加,同时2040年前长江以北以减少为主,旱区面积将扩大。过去二三十年高产杂交品种的大规模推广,使得耐旱的传统品种大量消失——杂交品种往往需要较为理想的水肥条件才能高产,偏离理想条件时会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所以传统品种的消失加剧了农业的隐患。也许有人会说,可以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高科技发展抗旱品种来应对这些问题,但传统抗旱品种的大量消失将使这些高科技变成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缺少最基本的基因材料发展科研。居安思危,反思绿色革命农业模式正当其时。
二、朝鲜饥荒的真正原因
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所遭遇的饥荒是近些年来最不为人所真正了解的灾难之一。人们一般把它归因于金正日政权的失败。其理由很简单:如果这个政府控制了一切,那么,它就必须为粮食的歉收负责。但是这一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指责掩盖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工业化的化学农业的失败。随着石油产量峰值以及其后产量不可避免的下降,其他许多国家也可能经历相似的灾难。
朝鲜是依照绿色革命的模式来发展其农业的,依赖于工业技术、进口机械、石油、化肥以及杀虫剂,这使其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上世纪80年代朝鲜城市人口已高达70%,农村人口只占人口总数30%。尽管从70年代起朝鲜就出现了土壤板结和土质下降的迹象,但一直到80年代末期,工业化的农业模式为其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随后,苏联集团在1989年突然解体,石油、农业设备、化肥和杀虫剂的供应急剧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随后所发生的饥荒,就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于1998年11月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①:
朝鲜高度机械化的农业面临着一种严重的窘境,因为其4 / 5的机械化农业机器和设备由于荒废以及缺少配件和燃料而无法使用。调查组在实地考察中看到有相当多的拖拉机,播种机,运输卡车以及其他农业机械闲置而且无法使用。事实上,由于找不到运输卡车,已收割的粮食被长期堆放在地里。
朝鲜没有作出太多应对危机的根本改变。死守现状加剧了持续到现在的粮食短缺。由于缺少化肥,单产下降后政府盲目大规模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单产进一步下降,形成越开荒越荒的恶性循环。
三、古巴如何免于饥饿
古巴曾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古巴面临的挑战甚至更大。在1989年以前,朝鲜在粮食生产方面至少是自给自足的,而据估计,古巴有57%的粮食要靠进口②,这是因为其农业,尤其是国有农业部门主要集中于大规模供出口的食糖产业化大生产。在苏联解体和美国加紧其禁运之后,古巴的贸易损失了85%,而其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石油等)减少了50%以上。在随后发生的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方,每天的粮食配给量就是每人一根香蕉和两片面包。古巴针对这种情况发起了全国动员以重建其农业。
现在古巴的农业包括有机农业、永续农业、城区菜园、畜力以及生物性肥料和害虫管理,是这些多种形式的混合。就国家的层面而言,古巴现在可能拥有世界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最好的农业。古巴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已经恢复到1990年以前的水平,而且更加健康:古巴生产的农产品,80%左右是有机的,同时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1999年,瑞典国会因这些成就而向古巴一个农民组织颁发了优秀民生奖,即人们所讲的“另类诺贝尔奖”。
甚至早在1990年的危机之前,古巴科学家起初为了解决因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而带来的负面效果以及应对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就开始研发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肥料来取代化学制品的使用。在早期生物制剂试验基础上,他们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计划:第一个阶段发展小规模的、地方化的生产技术;第二个阶段发展半工业化和工业化的技术。这一基础使得古巴在20世纪90年代危机爆发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生产出大量取代农业化学药剂的替代物资——80年代末第一阶段的科技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自1991年以来,古巴已经建立了280个中心来生产生物制剂,它们利用当地所特有的技术和物资。③现在古巴的生物制剂(生物肥料、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工程全世界领先,不但满足国内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供出口。
虽然一些替代技术的开发一开始只是为了取代化学制品的生产,但是它们现在已是一种更整体性的农业生态学的一部分。科学家和农民已经认识到了高产出的单一耕作中存在的不平衡,并正在改变整个体系。与绿色革命所提出的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法不同,农业生态学力图使耕作因地制宜。它设计出各种复杂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些系统采用互利的农作物品种和适合当地的种子,利用地形学和土壤条件,保护土壤而不是耗尽地力。④Fernando Funes-Monzote等作者在《多样性和高效性是生态集约化农业的关键》⑤一文中总结说:
在古巴,复合型农业系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不仅提高系统的多样性,促进土壤肥力的维持和管理,而且优化能源和本地资源的利用,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简言之,复合型农业系统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多样性原则,系统中包括作物、树木及动物;(二)综合性原则,系统全面考虑了不同组分间能量和养分的循环和动态交换;(三)自给自足原则,在不需要或仅需少量外部投入的情况下系统就能生产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农业生态学采取了一种系统性的方式,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利用了来自环境科学、经济学、农艺学、伦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其培训计划将50%的时间用在了手把手的教学上。参与式方法的广泛采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知识的传播、产生和扩充。简而言之,农业的研究与培训过程也变得更加有机化。⑥
制度上的改变使这种转型更加容易。大型国有农场被重组成规模更小的集体农庄或者农民合作社,以便于使用那些新的劳动密集型的、地方化的农业方法。从农场工人到有技术的农民的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就可持续农业生产而言,许多新建立的集体农场还落后于有着多年历史的农民合作社,但各种计划正在帮助它们迎头赶上。
古巴的研究和教育体系在这个国家的再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1960年以来的平等政策以及对于人的发展的关注实际上已经消除了文盲。在拉美,古巴工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最高的——古巴人平均教育水平达到九年级,1 / 8的古巴人有专业学位,1 / 15的古巴人有大学学位。这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为古巴向知识更加密集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多数的农业教育是以绿色革命的技术为基础的。20世纪90年代的危机使许多农业技术人员在缺少化肥、农药、机械以及石油的情况下变得束手无策。作为对策,各所农业大学新开设了农业生态学培训方面的课程。一个全国性的中心被建立起来以支持新的研究以及满足农村公社的培训所需。现在,各种课程、会议、研讨会、田间教学、演讲以及经验交流都为农民组织起来。符合有机农业和永续农业原则的许多传统耕作方式一直在一些农民及其合作社中保持着,在向生态农业的转型中这些传统方式得到复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流被广泛用来促进彼此的学习。
四、表面光鲜的美国农业
两年前笔者在清华大学和一群学生探讨农业问题,在讲了朝鲜和古巴的案例后,有学生总结说:朝鲜的问题在于其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其工业和农业无法对接和交换,造成苏东剧变后农业无法维持,所以教训是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体系。中国当然需要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西方国家的工业体系,这个问题这里不多言,但在农业问题上,问题有这么简单吗?是否只要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对接,农业的所有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的农业是否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在通常的叙述中,美国农业当然是高科技、现代化、高效率农业的典范,平均一个美国农民就养活一百多人的说法大行其道。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误解。在美国的人口统计中,farmers确实只有220万左右,比230万监狱人口还少。可是,farmers的正确翻译是农场主,而不是中国意义上的农民。美国家庭农场平均土地面积在400公顷以上,比中国通常村庄的土地面积还大。所以美国的农场主和中国的农民完全没有可比性。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大农场是在殖民时代带来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是殖民者把当地人赶跑了或者杀灭了,开发新大陆,才形成了极度人少地多的格局,从而能做成大农场。而在东南亚,像中国、日本、韩国等等,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形成大农场,更多的是小农模式的延续。哪怕西欧,在殖民时代大规模人口外迁降低了人口密度,也依然没有足够的条件形成大量大农场,小农模式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下继续保持。
除了农场主及其家人外,美国农场的运作常常也需要雇佣劳动力,即农场工人(farm worker)。这一块人口数量不小,但在美国的人口统计中算为工人,而且因为不少是季节性雇工,流动性很大,所以也没有很确切的数据,估计是200万到400万之间。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等地的合法或非法移民。根据美国劳工部1995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美国的农场工人70%出生于美国本土之外,1 / 3以上是非法劳工,童工现象也很严重,大概有8%的17岁以下的童工。⑦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非法劳工和童工的比率一直在持续上升。同时,非法劳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加州的农业重镇Fresno是美国城镇中人口贫困率和营养不良率最高的,就是因为聚居在这里的大量农业工人收入极低。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美国这种农业模式的运行才得以维持。
除了社会公平问题外,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化学化,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干旱和不恰当的大规模开荒造成沙尘暴肆虐美国中部大平原后,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改良性措施,包括强制周期性休耕等,在避免农产品过剩的同时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但也只有美国这样人少地多的国家才有可能如此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人多地少的东南亚国家,所有土地都周期性休耕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即便有休耕等措施,也只是缓和了不恰当的耕作方式带来的危害以避免大规模沙尘暴等短期尖锐问题,并没有解决长期不可持续的问题。美国农地表层土壤从1960年以来流失了一半。表层土壤是一种缓慢可再生资源,而现在美国表层土壤流失的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7倍!⑧这很明显是不可持续的。同时,由于不恰当的灌溉方式以及化肥施用,有5500万到6000万公顷的土地(大约占美国可耕地的1/10左右)在过去五十年里因盐碱化而土质退化严重。⑨作为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中国,如果自古以来一直采用美国式耕作方法,很难想象现在的中国除了沙漠还会剩下其他什么。
化学化农业还有一个时间上效益递减的问题。以美国玉米为例,1980年平均每施用一吨化肥可以收获15到20吨玉米;到1997年,每施用一吨化肥只能收获5到10吨玉米。⑩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并更为严重: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和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民必须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才能维持同样的产量,再加上化肥和农药价格在过去十几年里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使得农民要不断增加投入才能保持同等收入,这其实也是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产业化大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单一化的种植,也使得一些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即使在农药的施用下也无法控制。1970 年美国玉米由于某种玉米小斑病菌大流行(south corn leaf blight epidemic)减产15%,其中受灾严重的伊利诺斯州减产25%以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片面追求高产,大面积连年使用某种杂交玉米——当时该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美85%以上,但该品种容易受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的感染,最终导致了不可控制的病害爆发。
大规模单一化种植使得大部分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终端市场。200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食品,从农地到餐桌,平均经过1518英里(2429公里)的长途跋涉。{11}同时随着产业链的加长,消费者支付的食品费用更多的用于运输费、包装费、人力费和销售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农业生产者得到的比例不断降低,面临“不扩产,就出局”的选择。依靠大型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长途运输,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耗能最高的农业。每生产1卡路里的食品,就需要投入10卡路里的化石燃料。{12}这种所谓的现代农业,其实是利用土地把化石能源转化成食品。很显然,如果没有大量廉价能源的支持,这种农业模式只怕也会同样面临朝鲜农业的困境。
除了如前所述严重的社会公平和环境问题,美国农业依然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根据美国农业部2006年的预算,美国2004年花在农业补贴上的资金超过80亿美金,在2006年的预算中该项支出更是超过160亿美金。{13}如此高额补贴,单纯从食品支出来看,美国消费者确实从中受益:他们只需要拿出家庭可支出收入的9%用于购买食品——这个比例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低。但如果从公众健康等多方面整体衡量,其后果并不正面。农业补贴更多地集中于产业化大生产的大宗农产品,例如玉米和大豆,于是食品加工业也不断开发出新的方法来使用这些价格低廉的农作物。一些几十年前并不存在的产品诸如高糖玉米糖浆、氢化植物油等等,如今都广泛地作为糖类和脂类添加于各种食品中。{14}其结果,就是美国人平均消费越来越少的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消费越来越多的高糖高脂过度加工的食品。这是美国肥胖症流行的一大原因。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和900万六岁以上的儿童都患有肥胖症。{15}肥胖所引发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部分癌症等)代价是如此之大:尽管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费用更是节节上涨,但当代美国人比其父母辈预期人均寿命更低,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人支出的16%用于食品,9%用于医疗;今天这个比例基本上颠倒了过来,9%用于食品,17%用于医疗并继续上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五十年来美国农业和食品体系发展的实际效果是:美国人把吃饭的钱省下来看病吃药,更加不健康,人均寿命更短。
近年来关于中国发展的讨论中,恩格尔指数(食品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支出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少人假定恩格尔指数越低就意味着发展程度越高。美国的例子表明这很有可能是一个误区:无论是为了消费者的个人健康,还是为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均衡发展,恩格尔指数都不是越低越好。
正是因为前述许多问题,美国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开始联合起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一些城镇制定相关规定支持农民市场(farmers’ market)——在特定的日子里,农民有场地直接销售其产品,而不是通过农业综合企业和超市系统。通过农民市场或者社区支持农业方式,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食品的顾客也在稳步增加。同时很多学校和企业单位的食堂也更多购买新鲜的本地生产的食品。许多类似于“从农场到校园”的网络也慢慢开始推广。{16}笔者十余年前在美国第一次见到农民市场及相关宣传时不是不惊讶的: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就很熟悉的农贸自由市场吗?居然值得这些美国人当作新鲜事物来推广?在更多地了解了美国农业体系及其问题后才明白其中的原由。
一、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硬约束
石油产量峰值(peak oil)意指由于全球有限的石油储量,石油产量在达到最高峰后不可避免地下降。根据某些保守的估计,石油产量已经或者将要在近期内(2005 ~ 2010年)达到峰值,在经历一个平台期后下降,哪怕乐观的估计也预测石油产量将在一二十年内达到峰值。
石油产量峰值的到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们所熟知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极度依赖于廉价的能源与长距离的运输——所谓现代农业严重依赖的化肥、农药都是化石燃料的衍生品,现代食品体系造成的粮食大循环耗费大量能源,比如美国所消费的食品平均经历了2000公里以上的长途跋涉。石油产量峰值是否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饥荒呢?有两个国家的情况具有预演性意义,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一个面临着饥荒,一个粮食充足,前者是前车之鉴,而后者则是可供效仿的榜样。
由于前苏联集团的解体以及针对古巴和朝鲜力度增大的贸易禁运,朝鲜和古巴过早而意外地遭遇了石油产量峰值。它们所得到的完全不同的结果部分要归结于运气:古巴的气候使当地人可以依赖相当有限的粮食定量配给而存活下来,而对于朝鲜而言,在其严酷的冬季,同样的粮食定量配给却是过少而致命的。但是,更加根本性的原因是各自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在危机面前,朝鲜试图尽可能延长其原有工业化农业的正常开展,而古巴实施了旨在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实现自给自足的政策。
除了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限制,农业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限制——水。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不到全球平均的一半。同时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北方(长江流域以北)占全国耕地的2 / 3,却只占全部水资源的1 / 5;南方拥有全国1 / 3的耕地以及4 / 5的水资源。20世纪的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增产,是以灌溉农业的大规模推广为背景的。在许多国家,灌溉农业是以过度抽取地下水来维持的。世界一半人口的国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三个粮食生产大国。中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年平均下降速度超过1米,机井常常深达100甚至200多米,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已达基岩,说明无水可采。我国地下水平均每年超采100亿立方米,超采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同时气候变化将在今后二三十年内进一步加重南涝北旱的现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中国分区年降水变化呈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几率增加,同时2040年前长江以北以减少为主,旱区面积将扩大。过去二三十年高产杂交品种的大规模推广,使得耐旱的传统品种大量消失——杂交品种往往需要较为理想的水肥条件才能高产,偏离理想条件时会大规模减产甚至绝收,所以传统品种的消失加剧了农业的隐患。也许有人会说,可以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高科技发展抗旱品种来应对这些问题,但传统抗旱品种的大量消失将使这些高科技变成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缺少最基本的基因材料发展科研。居安思危,反思绿色革命农业模式正当其时。
二、朝鲜饥荒的真正原因
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所遭遇的饥荒是近些年来最不为人所真正了解的灾难之一。人们一般把它归因于金正日政权的失败。其理由很简单:如果这个政府控制了一切,那么,它就必须为粮食的歉收负责。但是这一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指责掩盖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工业化的化学农业的失败。随着石油产量峰值以及其后产量不可避免的下降,其他许多国家也可能经历相似的灾难。
朝鲜是依照绿色革命的模式来发展其农业的,依赖于工业技术、进口机械、石油、化肥以及杀虫剂,这使其实现了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上世纪80年代朝鲜城市人口已高达70%,农村人口只占人口总数30%。尽管从70年代起朝鲜就出现了土壤板结和土质下降的迹象,但一直到80年代末期,工业化的农业模式为其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随后,苏联集团在1989年突然解体,石油、农业设备、化肥和杀虫剂的供应急剧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随后所发生的饥荒,就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于1998年11月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①:
朝鲜高度机械化的农业面临着一种严重的窘境,因为其4 / 5的机械化农业机器和设备由于荒废以及缺少配件和燃料而无法使用。调查组在实地考察中看到有相当多的拖拉机,播种机,运输卡车以及其他农业机械闲置而且无法使用。事实上,由于找不到运输卡车,已收割的粮食被长期堆放在地里。
朝鲜没有作出太多应对危机的根本改变。死守现状加剧了持续到现在的粮食短缺。由于缺少化肥,单产下降后政府盲目大规模开荒,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单产进一步下降,形成越开荒越荒的恶性循环。
三、古巴如何免于饥饿
古巴曾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古巴面临的挑战甚至更大。在1989年以前,朝鲜在粮食生产方面至少是自给自足的,而据估计,古巴有57%的粮食要靠进口②,这是因为其农业,尤其是国有农业部门主要集中于大规模供出口的食糖产业化大生产。在苏联解体和美国加紧其禁运之后,古巴的贸易损失了85%,而其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石油等)减少了50%以上。在随后发生的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方,每天的粮食配给量就是每人一根香蕉和两片面包。古巴针对这种情况发起了全国动员以重建其农业。
现在古巴的农业包括有机农业、永续农业、城区菜园、畜力以及生物性肥料和害虫管理,是这些多种形式的混合。就国家的层面而言,古巴现在可能拥有世界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最好的农业。古巴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已经恢复到1990年以前的水平,而且更加健康:古巴生产的农产品,80%左右是有机的,同时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1999年,瑞典国会因这些成就而向古巴一个农民组织颁发了优秀民生奖,即人们所讲的“另类诺贝尔奖”。
甚至早在1990年的危机之前,古巴科学家起初为了解决因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而带来的负面效果以及应对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就开始研发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肥料来取代化学制品的使用。在早期生物制剂试验基础上,他们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计划:第一个阶段发展小规模的、地方化的生产技术;第二个阶段发展半工业化和工业化的技术。这一基础使得古巴在20世纪90年代危机爆发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生产出大量取代农业化学药剂的替代物资——80年代末第一阶段的科技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自1991年以来,古巴已经建立了280个中心来生产生物制剂,它们利用当地所特有的技术和物资。③现在古巴的生物制剂(生物肥料、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工程全世界领先,不但满足国内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供出口。
虽然一些替代技术的开发一开始只是为了取代化学制品的生产,但是它们现在已是一种更整体性的农业生态学的一部分。科学家和农民已经认识到了高产出的单一耕作中存在的不平衡,并正在改变整个体系。与绿色革命所提出的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法不同,农业生态学力图使耕作因地制宜。它设计出各种复杂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些系统采用互利的农作物品种和适合当地的种子,利用地形学和土壤条件,保护土壤而不是耗尽地力。④Fernando Funes-Monzote等作者在《多样性和高效性是生态集约化农业的关键》⑤一文中总结说:
在古巴,复合型农业系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不仅提高系统的多样性,促进土壤肥力的维持和管理,而且优化能源和本地资源的利用,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简言之,复合型农业系统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多样性原则,系统中包括作物、树木及动物;(二)综合性原则,系统全面考虑了不同组分间能量和养分的循环和动态交换;(三)自给自足原则,在不需要或仅需少量外部投入的情况下系统就能生产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农业生态学采取了一种系统性的方式,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利用了来自环境科学、经济学、农艺学、伦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其培训计划将50%的时间用在了手把手的教学上。参与式方法的广泛采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知识的传播、产生和扩充。简而言之,农业的研究与培训过程也变得更加有机化。⑥
制度上的改变使这种转型更加容易。大型国有农场被重组成规模更小的集体农庄或者农民合作社,以便于使用那些新的劳动密集型的、地方化的农业方法。从农场工人到有技术的农民的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就可持续农业生产而言,许多新建立的集体农场还落后于有着多年历史的农民合作社,但各种计划正在帮助它们迎头赶上。
古巴的研究和教育体系在这个国家的再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1960年以来的平等政策以及对于人的发展的关注实际上已经消除了文盲。在拉美,古巴工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最高的——古巴人平均教育水平达到九年级,1 / 8的古巴人有专业学位,1 / 15的古巴人有大学学位。这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为古巴向知识更加密集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多数的农业教育是以绿色革命的技术为基础的。20世纪90年代的危机使许多农业技术人员在缺少化肥、农药、机械以及石油的情况下变得束手无策。作为对策,各所农业大学新开设了农业生态学培训方面的课程。一个全国性的中心被建立起来以支持新的研究以及满足农村公社的培训所需。现在,各种课程、会议、研讨会、田间教学、演讲以及经验交流都为农民组织起来。符合有机农业和永续农业原则的许多传统耕作方式一直在一些农民及其合作社中保持着,在向生态农业的转型中这些传统方式得到复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流被广泛用来促进彼此的学习。
四、表面光鲜的美国农业
两年前笔者在清华大学和一群学生探讨农业问题,在讲了朝鲜和古巴的案例后,有学生总结说:朝鲜的问题在于其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其工业和农业无法对接和交换,造成苏东剧变后农业无法维持,所以教训是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体系。中国当然需要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西方国家的工业体系,这个问题这里不多言,但在农业问题上,问题有这么简单吗?是否只要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对接,农业的所有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的农业是否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在通常的叙述中,美国农业当然是高科技、现代化、高效率农业的典范,平均一个美国农民就养活一百多人的说法大行其道。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误解。在美国的人口统计中,farmers确实只有220万左右,比230万监狱人口还少。可是,farmers的正确翻译是农场主,而不是中国意义上的农民。美国家庭农场平均土地面积在400公顷以上,比中国通常村庄的土地面积还大。所以美国的农场主和中国的农民完全没有可比性。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大农场是在殖民时代带来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是殖民者把当地人赶跑了或者杀灭了,开发新大陆,才形成了极度人少地多的格局,从而能做成大农场。而在东南亚,像中国、日本、韩国等等,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形成大农场,更多的是小农模式的延续。哪怕西欧,在殖民时代大规模人口外迁降低了人口密度,也依然没有足够的条件形成大量大农场,小农模式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下继续保持。
除了农场主及其家人外,美国农场的运作常常也需要雇佣劳动力,即农场工人(farm worker)。这一块人口数量不小,但在美国的人口统计中算为工人,而且因为不少是季节性雇工,流动性很大,所以也没有很确切的数据,估计是200万到400万之间。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等地的合法或非法移民。根据美国劳工部1995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美国的农场工人70%出生于美国本土之外,1 / 3以上是非法劳工,童工现象也很严重,大概有8%的17岁以下的童工。⑦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非法劳工和童工的比率一直在持续上升。同时,非法劳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加州的农业重镇Fresno是美国城镇中人口贫困率和营养不良率最高的,就是因为聚居在这里的大量农业工人收入极低。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美国这种农业模式的运行才得以维持。
除了社会公平问题外,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化学化,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干旱和不恰当的大规模开荒造成沙尘暴肆虐美国中部大平原后,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改良性措施,包括强制周期性休耕等,在避免农产品过剩的同时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但也只有美国这样人少地多的国家才有可能如此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人多地少的东南亚国家,所有土地都周期性休耕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即便有休耕等措施,也只是缓和了不恰当的耕作方式带来的危害以避免大规模沙尘暴等短期尖锐问题,并没有解决长期不可持续的问题。美国农地表层土壤从1960年以来流失了一半。表层土壤是一种缓慢可再生资源,而现在美国表层土壤流失的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7倍!⑧这很明显是不可持续的。同时,由于不恰当的灌溉方式以及化肥施用,有5500万到6000万公顷的土地(大约占美国可耕地的1/10左右)在过去五十年里因盐碱化而土质退化严重。⑨作为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中国,如果自古以来一直采用美国式耕作方法,很难想象现在的中国除了沙漠还会剩下其他什么。
化学化农业还有一个时间上效益递减的问题。以美国玉米为例,1980年平均每施用一吨化肥可以收获15到20吨玉米;到1997年,每施用一吨化肥只能收获5到10吨玉米。⑩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并更为严重: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和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农民必须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才能维持同样的产量,再加上化肥和农药价格在过去十几年里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使得农民要不断增加投入才能保持同等收入,这其实也是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产业化大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单一化的种植,也使得一些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即使在农药的施用下也无法控制。1970 年美国玉米由于某种玉米小斑病菌大流行(south corn leaf blight epidemic)减产15%,其中受灾严重的伊利诺斯州减产25%以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片面追求高产,大面积连年使用某种杂交玉米——当时该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美85%以上,但该品种容易受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的感染,最终导致了不可控制的病害爆发。
大规模单一化种植使得大部分食品需要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终端市场。200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食品,从农地到餐桌,平均经过1518英里(2429公里)的长途跋涉。{11}同时随着产业链的加长,消费者支付的食品费用更多的用于运输费、包装费、人力费和销售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农业生产者得到的比例不断降低,面临“不扩产,就出局”的选择。依靠大型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长途运输,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耗能最高的农业。每生产1卡路里的食品,就需要投入10卡路里的化石燃料。{12}这种所谓的现代农业,其实是利用土地把化石能源转化成食品。很显然,如果没有大量廉价能源的支持,这种农业模式只怕也会同样面临朝鲜农业的困境。
除了如前所述严重的社会公平和环境问题,美国农业依然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根据美国农业部2006年的预算,美国2004年花在农业补贴上的资金超过80亿美金,在2006年的预算中该项支出更是超过160亿美金。{13}如此高额补贴,单纯从食品支出来看,美国消费者确实从中受益:他们只需要拿出家庭可支出收入的9%用于购买食品——这个比例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低。但如果从公众健康等多方面整体衡量,其后果并不正面。农业补贴更多地集中于产业化大生产的大宗农产品,例如玉米和大豆,于是食品加工业也不断开发出新的方法来使用这些价格低廉的农作物。一些几十年前并不存在的产品诸如高糖玉米糖浆、氢化植物油等等,如今都广泛地作为糖类和脂类添加于各种食品中。{14}其结果,就是美国人平均消费越来越少的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消费越来越多的高糖高脂过度加工的食品。这是美国肥胖症流行的一大原因。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和900万六岁以上的儿童都患有肥胖症。{15}肥胖所引发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部分癌症等)代价是如此之大:尽管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费用更是节节上涨,但当代美国人比其父母辈预期人均寿命更低,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人支出的16%用于食品,9%用于医疗;今天这个比例基本上颠倒了过来,9%用于食品,17%用于医疗并继续上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五十年来美国农业和食品体系发展的实际效果是:美国人把吃饭的钱省下来看病吃药,更加不健康,人均寿命更短。
近年来关于中国发展的讨论中,恩格尔指数(食品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支出的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少人假定恩格尔指数越低就意味着发展程度越高。美国的例子表明这很有可能是一个误区:无论是为了消费者的个人健康,还是为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的均衡发展,恩格尔指数都不是越低越好。
正是因为前述许多问题,美国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开始联合起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一些城镇制定相关规定支持农民市场(farmers’ market)——在特定的日子里,农民有场地直接销售其产品,而不是通过农业综合企业和超市系统。通过农民市场或者社区支持农业方式,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食品的顾客也在稳步增加。同时很多学校和企业单位的食堂也更多购买新鲜的本地生产的食品。许多类似于“从农场到校园”的网络也慢慢开始推广。{16}笔者十余年前在美国第一次见到农民市场及相关宣传时不是不惊讶的: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就很熟悉的农贸自由市场吗?居然值得这些美国人当作新鲜事物来推广?在更多地了解了美国农业体系及其问题后才明白其中的原由。
Wednesday, 21 December 2011
New Photos Released of Iraq Atrocity, With Documents and Video
By David Swanson
December 19, 2011 "War Is A Crime" -- Every American should read this letter:
December 18, 2007
To: Mr. Randy Waddle, Assistant Inspector General, Ft Carson, Colorado
CC: LTC John Shawkins, Inspector General, Ft Carson, Colorado
Major General Mark Graham, Commanding Officer, Ft Carson, Colorado
Major Haytham Faraj, USMC, Camp Pendleton, California
Lt General Stanley Greene, US Army Inspector General
Subject: Formal Notification of War Atrocities and Crimes Committed by Personnel, B Company, 2-12, 2nd Brigade Combat Team, 2nd Infantry Division in Iraq
Dear Mr. Waddle,
My name is John Needham. I am a member of Bravo Company, 2nd Battalion, 2nd Infantry division, 2nd Brigade Combat Team, 2nd Infantry Division, (BCo,2-12INF,2BCT,2ID . I deployed with my unit to Iraq from October 2006 until October 2007 when I was medically evacuated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injuries that I suffered during my deployment. The purpose of my letter is to report what I believe to be war crimes and violation of the laws of armed conflict that I personally witnesses while deployed in Iraq.
Upon arriving in Iraq in October of 2006 my unit was assigned to the ¼ Cavalry unit at Camp Prosperity. In March of 2007 I was sent back to my unit, B Company 2-12 at Camp Falcon. It was at Camp Falcon that I observed and was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ugly and inhumane acts against the Iraqi citizens in our area of responsibilities. Below I list some of the incidents that took place.
In March of 2007, I witnessed SSG Platt shoot and wound an Iraqi national without cause of provocation. The Staff Sergeant said that he suspected the Iraqi be a “trigger” man. We had not been attacked and we found no evidence on the man to support the suspicion. As the Iraqi lay bleeding on the ground, PVT Smith requested to administer first aid to the Iraqi. SSgt Platt said no and “let him bleed out.” When SSG Platt walked away, Pvt Smith and PVT Mullins went to the Iraqi, dragged him to an alley, and applied first aid. They then drove him to the cache for further treatment.
In June of 2007 1SG Spry caused an Iraqi male to be stopped, questioned, detained, and killed. We had no evidence that the Iraqi was an insurgent or terrorist. In any event when we stopped he did not pose a threat. Although I did not personally witness the killing, I did observe 1sg Spry dismembering the body and parading of it while it was tied to the hood of a Humvee around the Muhalla neighborhood while the interpreter blared out warnings in Arabic over the loud speaker. I have a photo that shows 1SG Spry removing the victim’s brains.
On another occasion an Iraqi male was stopped by a team led by Sgt Rogers as he walked down an alleyway. The Iraqi was detained and questioned then with his hands tied behind his back, SGT Rogers skinned his face.
1ST Spry shot a young Iraqi teenager who was about 16 years old. The shooting was unprovoked and the Iraqi posed no threat to the unit. He was merely riding his bicycle past an ambush site. When I arrived on the scene I observed 1SGT Spry along with SSG Platt dismember the boy’s body.
In August of 2007, I responded to radio call from SGT Rogers reporting that he had just shot an Iraqi who was trying to enter through a hole that the platoon had blown in a wall to allow them observation of the area during a security patrol. When I arrived, I saw a one armed man who was still alive lying on a barricade. The man was about 30 years old. He had an old Ruger pistol hanging from his thumb. It was obvious to me that the pistol was placed there because of the way it hung from his thumb. The Iraqi was still alive when I arrived. I saw SGT Rogers shoot him twice in the back with hollow point bullets. The Iraqi was still moving. I was asking why they shot him again when I heard Sgt Hoskins say “he’s moving, he’s still alive.” SPEC Hoskins then moved to the Iraqi and shot him in the back of the head. SSG Platt and SGT Rogers were visibly excited about the kill. I saw them pull the Iraqi’s
brains out as they placed him in the body bag. CPT Kirsey must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is incident because he was very upset and admonished the NCOs involved.
I have seen and heard 1SGT Spry brag about killing dogs. He kept a running count. At last count I remember he was boasting of having killed 80 dogs.
On many occasions I observed SGT Temples, SSG Platt and SGT Rogers beat and abuse Iraqi teenagers, some as young as 14, without cause. They would walk into a house near areas where they suspected we had received sniper fire, then detain and beat the kids.
I have photos that support my allegations. I also have numerous other photos on a laptop PC that the unit illegally seized from me. I have requested its return but they have refused.
My experiences have taken a terrible toll on me. I suffer from PTSD and depression. I had no way to stop the ugly actions of my unit. When I refused to participate they began to abuse and harass me. I am still in treatment at the Balboa Naval hospital. I respectfully request that you investigate these matters, that you protect my safety by reassigning me to a different unit that is not located at Fort Carson, that you return my PC or, at least, seize it to protect the evidence on it, and that you issue a military protective order to prohibit the offending members of my unit from harassing, retaliating, or contacting me.
I have some photographs and some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to these allegations.
Respectfully,
PFC John Needham
US Army
And every American should view these photographs (warning, extremely revolting).
And then watch this superb video to learn from John Needham's father what became of him:
U.S. Army Ranger John Needham, who was awarded two purple hearts and three medals for heroism, wrote to military authorities in 2007 reporting war crimes that he witnessed being committed by his own command and fellow soldiers in Al Doura, Iraq. His charges were supported by atrocity photos whi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re now released in this video. John paid a terrible price for his opposition to these acts. His story is tragic.
CBS reported obtaining an Army document from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ommand suggestive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se war crimes allegations. The Army's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offense of War Crimes did not occur." However, CBS also stated that the report was “redacted and incomplete; 111 pages were withheld.”
December 19, 2011 "War Is A Crime" -- Every American should read this letter:
December 18, 2007
To: Mr. Randy Waddle, Assistant Inspector General, Ft Carson, Colorado
CC: LTC John Shawkins, Inspector General, Ft Carson, Colorado
Major General Mark Graham, Commanding Officer, Ft Carson, Colorado
Major Haytham Faraj, USMC, Camp Pendleton, California
Lt General Stanley Greene, US Army Inspector General
Subject: Formal Notification of War Atrocities and Crimes Committed by Personnel, B Company, 2-12, 2nd Brigade Combat Team, 2nd Infantry Division in Iraq
Dear Mr. Waddle,
My name is John Needham. I am a member of Bravo Company, 2nd Battalion, 2nd Infantry division, 2nd Brigade Combat Team, 2nd Infantry Division, (BCo,2-12INF,2BCT,2ID . I deployed with my unit to Iraq from October 2006 until October 2007 when I was medically evacuated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injuries that I suffered during my deployment. The purpose of my letter is to report what I believe to be war crimes and violation of the laws of armed conflict that I personally witnesses while deployed in Iraq.
Upon arriving in Iraq in October of 2006 my unit was assigned to the ¼ Cavalry unit at Camp Prosperity. In March of 2007 I was sent back to my unit, B Company 2-12 at Camp Falcon. It was at Camp Falcon that I observed and was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ugly and inhumane acts against the Iraqi citizens in our area of responsibilities. Below I list some of the incidents that took place.
In March of 2007, I witnessed SSG Platt shoot and wound an Iraqi national without cause of provocation. The Staff Sergeant said that he suspected the Iraqi be a “trigger” man. We had not been attacked and we found no evidence on the man to support the suspicion. As the Iraqi lay bleeding on the ground, PVT Smith requested to administer first aid to the Iraqi. SSgt Platt said no and “let him bleed out.” When SSG Platt walked away, Pvt Smith and PVT Mullins went to the Iraqi, dragged him to an alley, and applied first aid. They then drove him to the cache for further treatment.
In June of 2007 1SG Spry caused an Iraqi male to be stopped, questioned, detained, and killed. We had no evidence that the Iraqi was an insurgent or terrorist. In any event when we stopped he did not pose a threat. Although I did not personally witness the killing, I did observe 1sg Spry dismembering the body and parading of it while it was tied to the hood of a Humvee around the Muhalla neighborhood while the interpreter blared out warnings in Arabic over the loud speaker. I have a photo that shows 1SG Spry removing the victim’s brains.
On another occasion an Iraqi male was stopped by a team led by Sgt Rogers as he walked down an alleyway. The Iraqi was detained and questioned then with his hands tied behind his back, SGT Rogers skinned his face.
1ST Spry shot a young Iraqi teenager who was about 16 years old. The shooting was unprovoked and the Iraqi posed no threat to the unit. He was merely riding his bicycle past an ambush site. When I arrived on the scene I observed 1SGT Spry along with SSG Platt dismember the boy’s body.
In August of 2007, I responded to radio call from SGT Rogers reporting that he had just shot an Iraqi who was trying to enter through a hole that the platoon had blown in a wall to allow them observation of the area during a security patrol. When I arrived, I saw a one armed man who was still alive lying on a barricade. The man was about 30 years old. He had an old Ruger pistol hanging from his thumb. It was obvious to me that the pistol was placed there because of the way it hung from his thumb. The Iraqi was still alive when I arrived. I saw SGT Rogers shoot him twice in the back with hollow point bullets. The Iraqi was still moving. I was asking why they shot him again when I heard Sgt Hoskins say “he’s moving, he’s still alive.” SPEC Hoskins then moved to the Iraqi and shot him in the back of the head. SSG Platt and SGT Rogers were visibly excited about the kill. I saw them pull the Iraqi’s
brains out as they placed him in the body bag. CPT Kirsey must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is incident because he was very upset and admonished the NCOs involved.
I have seen and heard 1SGT Spry brag about killing dogs. He kept a running count. At last count I remember he was boasting of having killed 80 dogs.
On many occasions I observed SGT Temples, SSG Platt and SGT Rogers beat and abuse Iraqi teenagers, some as young as 14, without cause. They would walk into a house near areas where they suspected we had received sniper fire, then detain and beat the kids.
I have photos that support my allegations. I also have numerous other photos on a laptop PC that the unit illegally seized from me. I have requested its return but they have refused.
My experiences have taken a terrible toll on me. I suffer from PTSD and depression. I had no way to stop the ugly actions of my unit. When I refused to participate they began to abuse and harass me. I am still in treatment at the Balboa Naval hospital. I respectfully request that you investigate these matters, that you protect my safety by reassigning me to a different unit that is not located at Fort Carson, that you return my PC or, at least, seize it to protect the evidence on it, and that you issue a military protective order to prohibit the offending members of my unit from harassing, retaliating, or contacting me.
I have some photographs and some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to these allegations.
Respectfully,
PFC John Needham
US Army
And every American should view these photographs (warning, extremely revolting).
And then watch this superb video to learn from John Needham's father what became of him:
On the Dark Side in Al Doura - A Soldier in the Shadows from Pulse TV & Maverick Media on Vimeo.
U.S. Army Ranger John Needham, who was awarded two purple hearts and three medals for heroism, wrote to military authorities in 2007 reporting war crimes that he witnessed being committed by his own command and fellow soldiers in Al Doura, Iraq. His charges were supported by atrocity photos whi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re now released in this video. John paid a terrible price for his opposition to these acts. His story is tragic.
CBS reported obtaining an Army document from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ommand suggestive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se war crimes allegations. The Army's conclusion was that the "offense of War Crimes did not occur." However, CBS also stated that the report was “redacted and incomplete; 111 pages were withheld.”
Tuesday, 20 December 2011
境外媒体大肆报道的“反叛”广东乌坎村
境外媒体大肆报道的“反叛”广东乌坎村,并非如报道说的那样,是什么中国的茉莉花革命,或xx之春。我认为下面这个帖子说的比较贴近真实:
关于乌坎,我来说几句 [ 萧何月下追虞姬 ] 于:2011-12-19 22:29:44 主题帖
我一个同事来自周边村镇,今天跟他聊天,知道了一些好玩的事情,跟河里的朋友汇报一下。
乌坎,是个海边小镇,全镇一半的面积临海,是个潮汕地区重要港口。传说中的潮汕走私,重点是海陆丰地区,而海陆丰的走私,大半就是甲子、乌坎等村渔民干的。
早在90年代中期,这几个地方的渔民就开始大规模走私录像机、手表、香烟。乌坎事件主角陈文清,香港籍、祖籍乌坎。早年在香港走私手表、电器、毒品,参加黑社会,后作为外商衣锦还乡,带领乡亲“勤劳致富”,长期在当地享有较高声望——这是潮汕地区基层民主、乡绅自治的典型路线,绝不是乌坎村所独有。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这些破事长期视而不见,将陈文清等人当作爱国华侨,甚至将乌坎作为“潮汕第一村”,当成一项政绩来加以炫耀。
到90年代中央开始打击走私,政府与村民关系迅速恶化,但已经尾大不掉。最严重的时候,有民兵在村口站岗,风能进雨能进,武警不能进,政府官员不能进。不服王化已近20年矣!
扭曲的社会小环境,造就了村民扭曲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90年代走私大跃进期间,各村基本全村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村民以打渔为生者甚少,读书者甚少(具体情况请以乌坎+走私做关键词,自己上google搜索),形成了深刻的文化断层——除了走私,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无法适应任何其他谋生手段。
进入2010年代,走私已经基本得到控制,陈文清等人虽然在当地还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但其“致富渠道”已日益枯竭,影响力日趋降低。于是本地土著觉得以前给陈文清的好处太多,与之新帐旧账一起算,与之发生冲突。
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无所不用其极,长期与外商打成一片,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加之过去十年来,政府打击走私,断了群众“生路”,客观上造成了怨恨;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令群众十分不满。
历史积累的各种原因叠加,导致了今天的冲突。对此,官民双方都清楚自己屁股上有屎。所以,乌坎事件看似闹得凶,但仔细一看双方的宣传,都是语焉不详,不敢说的太清楚。总的来说,就事论事,这一届政府班子大概觉得有苦说不出,舆论阵地彻底失语。
对中央来说,更尴尬的是:村民矛盾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村官,不是县官,这反而增加了中央的处理难度——村民反对县官,好办,直接免职即可平息民愤;但是,如果村民反对村官,那可就难搞了,人家可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你根本没法免职。
而村民之所以在反村官的时候搭上县官,是因为村民认为县官与村官是一伙的。而事实上,自从基层民主试验田以来,县与村就存在一个深深的裂痕——县官是上级任命的,村官是民主选举的。县官干几年就走,村官不仅能连选连任,事实上往往是世袭的。因此,县官斗不过村官,已成为普遍现象。任何一个县官都不可能不巴结村官,否则必定被村官穿小鞋,甚至被人半路赶走。
我个人推测,大海同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思路,大概就是赶紧把这破事先糊弄过去再说。首先,现任村官不能动,不然他们也会玩鱼死网破;第二,以党委名义把村支书等人免了,平息一下民愤;第三,看看能不能用纳税人的钱给村民一点甜头,尽量分化瓦解;第四,洋大人(陈文清和记者)是不能得罪的,尽力糊弄。
总之,走一步看一步,稳定压倒一切。
关于乌坎,我来说几句 [ 萧何月下追虞姬 ] 于:2011-12-19 22:29:44 主题帖
我一个同事来自周边村镇,今天跟他聊天,知道了一些好玩的事情,跟河里的朋友汇报一下。
乌坎,是个海边小镇,全镇一半的面积临海,是个潮汕地区重要港口。传说中的潮汕走私,重点是海陆丰地区,而海陆丰的走私,大半就是甲子、乌坎等村渔民干的。
早在90年代中期,这几个地方的渔民就开始大规模走私录像机、手表、香烟。乌坎事件主角陈文清,香港籍、祖籍乌坎。早年在香港走私手表、电器、毒品,参加黑社会,后作为外商衣锦还乡,带领乡亲“勤劳致富”,长期在当地享有较高声望——这是潮汕地区基层民主、乡绅自治的典型路线,绝不是乌坎村所独有。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这些破事长期视而不见,将陈文清等人当作爱国华侨,甚至将乌坎作为“潮汕第一村”,当成一项政绩来加以炫耀。
到90年代中央开始打击走私,政府与村民关系迅速恶化,但已经尾大不掉。最严重的时候,有民兵在村口站岗,风能进雨能进,武警不能进,政府官员不能进。不服王化已近20年矣!
扭曲的社会小环境,造就了村民扭曲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90年代走私大跃进期间,各村基本全村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村民以打渔为生者甚少,读书者甚少(具体情况请以乌坎+走私做关键词,自己上google搜索),形成了深刻的文化断层——除了走私,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无法适应任何其他谋生手段。
进入2010年代,走私已经基本得到控制,陈文清等人虽然在当地还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但其“致富渠道”已日益枯竭,影响力日趋降低。于是本地土著觉得以前给陈文清的好处太多,与之新帐旧账一起算,与之发生冲突。
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无所不用其极,长期与外商打成一片,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加之过去十年来,政府打击走私,断了群众“生路”,客观上造成了怨恨;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令群众十分不满。
历史积累的各种原因叠加,导致了今天的冲突。对此,官民双方都清楚自己屁股上有屎。所以,乌坎事件看似闹得凶,但仔细一看双方的宣传,都是语焉不详,不敢说的太清楚。总的来说,就事论事,这一届政府班子大概觉得有苦说不出,舆论阵地彻底失语。
对中央来说,更尴尬的是:村民矛盾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村官,不是县官,这反而增加了中央的处理难度——村民反对县官,好办,直接免职即可平息民愤;但是,如果村民反对村官,那可就难搞了,人家可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你根本没法免职。
而村民之所以在反村官的时候搭上县官,是因为村民认为县官与村官是一伙的。而事实上,自从基层民主试验田以来,县与村就存在一个深深的裂痕——县官是上级任命的,村官是民主选举的。县官干几年就走,村官不仅能连选连任,事实上往往是世袭的。因此,县官斗不过村官,已成为普遍现象。任何一个县官都不可能不巴结村官,否则必定被村官穿小鞋,甚至被人半路赶走。
我个人推测,大海同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思路,大概就是赶紧把这破事先糊弄过去再说。首先,现任村官不能动,不然他们也会玩鱼死网破;第二,以党委名义把村支书等人免了,平息一下民愤;第三,看看能不能用纳税人的钱给村民一点甜头,尽量分化瓦解;第四,洋大人(陈文清和记者)是不能得罪的,尽力糊弄。
总之,走一步看一步,稳定压倒一切。
Friday, 16 December 2011
单仁平:艾未未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
单仁平 环球时报评论员
年底回望,2011年大概称得上是艾未未等中国“异见人士”收获的一年。艾未未虽然吃了官司,但在西方名声大振,各种奖项纷至沓来。近日刚出炉的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艾未未又名列第三。在刘晓波去年刚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艾未未又登上可与刘比肩的西方荣誉巅峰,这是在非西方名流中从未发生过的奇迹。
艾、刘是有个人人生付出的,刘尤其是。还有胡佳,等等。但他们从西方得到的回报,是过去几十年中非西方小国的“异议人士”不敢想的。时代使他们站在了西方与中国战略博弈的特殊位置上,他们既不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反体制者那样孤独、有生命危险,也不像小国的政治不合作者那样被西方轻视。
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中国近年的快速崛起,是艾未未等对西方政治价值的根本来源。换句话说,艾未未们同样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
当然,就像主流社会的人们从对外开放中受益程度不均衡一样,“异见人士”们也苦乐不均。
艾未未是那个圈子里最受人羡慕的之一。艾被拘押的时间只有几十天,但西方给他的荣誉把他一下子变成了全世界的大名人,他的艺术品价格翻番向上涨。他在拘留所每蹲一天,都为自己储蓄了难以计算的财富,以及各种可以随意兑换的资源。
至少艾未未本人从中国崛起中的获益,是普通中国人无论如何得不到的。他是中国崛起大潮中“最幸运的”之一。他在美国没混出名堂,1993年回国时普普通通,后来很长时间里搞行为艺术还是普普通通,只是近年参与“反体制”,创造了次流艺术因与政治结合而“大放异彩”的成功“旁门左道”。
西方政界和艺术界对艾未未的追捧都很惊人,这个至少在中国艺术界至今颇受争议的人,在西方被当成了有成为达·芬奇、毕加索潜力的“大艺术家”。中国一直苦于出不来世界级的“大家”,现在却来得全不费功夫:艾未未的“崛起”竟比中国崛起还“猛”。
其实艾未未的“崛起”和中国崛起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中国是小国,或者如果中国没有迅速崛起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很可能什么也不是,他造的“瓷瓜子”不会有几个老外买。那样的话,中国也不会出两个反体制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更不会在刘晓波得奖的第二年就出艾未未这样的世界级新星。
中国崛起是中国几乎所有人的福祉,包括拆除中国体制的主张者。这样的主张很难实现,但它集合了中国内部的一些不满,并且符合外部力量遏制中国的愿望,因此它的价值像在股市上一样被放大。
这是一股“巧劲”。中国必须强大,还应有一些问题,有把中国“扳倒”的依稀希望,才会有西方推动艾未未们不断出现的历史必要。艾未未的利益,就是在“中国强大”上做巢,在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中应势而动。
中国崛起的副产品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最有价值的,这的确很有趣。但艾未未们不可能左右中国的命运,他们终将被证明是浮在中国崛起历史大潮中的泡沫。
年底回望,2011年大概称得上是艾未未等中国“异见人士”收获的一年。艾未未虽然吃了官司,但在西方名声大振,各种奖项纷至沓来。近日刚出炉的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艾未未又名列第三。在刘晓波去年刚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艾未未又登上可与刘比肩的西方荣誉巅峰,这是在非西方名流中从未发生过的奇迹。
艾、刘是有个人人生付出的,刘尤其是。还有胡佳,等等。但他们从西方得到的回报,是过去几十年中非西方小国的“异议人士”不敢想的。时代使他们站在了西方与中国战略博弈的特殊位置上,他们既不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反体制者那样孤独、有生命危险,也不像小国的政治不合作者那样被西方轻视。
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中国近年的快速崛起,是艾未未等对西方政治价值的根本来源。换句话说,艾未未们同样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
当然,就像主流社会的人们从对外开放中受益程度不均衡一样,“异见人士”们也苦乐不均。
艾未未是那个圈子里最受人羡慕的之一。艾被拘押的时间只有几十天,但西方给他的荣誉把他一下子变成了全世界的大名人,他的艺术品价格翻番向上涨。他在拘留所每蹲一天,都为自己储蓄了难以计算的财富,以及各种可以随意兑换的资源。
至少艾未未本人从中国崛起中的获益,是普通中国人无论如何得不到的。他是中国崛起大潮中“最幸运的”之一。他在美国没混出名堂,1993年回国时普普通通,后来很长时间里搞行为艺术还是普普通通,只是近年参与“反体制”,创造了次流艺术因与政治结合而“大放异彩”的成功“旁门左道”。
西方政界和艺术界对艾未未的追捧都很惊人,这个至少在中国艺术界至今颇受争议的人,在西方被当成了有成为达·芬奇、毕加索潜力的“大艺术家”。中国一直苦于出不来世界级的“大家”,现在却来得全不费功夫:艾未未的“崛起”竟比中国崛起还“猛”。
其实艾未未的“崛起”和中国崛起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中国是小国,或者如果中国没有迅速崛起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很可能什么也不是,他造的“瓷瓜子”不会有几个老外买。那样的话,中国也不会出两个反体制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更不会在刘晓波得奖的第二年就出艾未未这样的世界级新星。
中国崛起是中国几乎所有人的福祉,包括拆除中国体制的主张者。这样的主张很难实现,但它集合了中国内部的一些不满,并且符合外部力量遏制中国的愿望,因此它的价值像在股市上一样被放大。
这是一股“巧劲”。中国必须强大,还应有一些问题,有把中国“扳倒”的依稀希望,才会有西方推动艾未未们不断出现的历史必要。艾未未的利益,就是在“中国强大”上做巢,在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中应势而动。
中国崛起的副产品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最有价值的,这的确很有趣。但艾未未们不可能左右中国的命运,他们终将被证明是浮在中国崛起历史大潮中的泡沫。
Friday, 9 December 2011
蒙克: 西藏流亡政府首脑访欧强调对话
达赖喇嘛明确表示不再担任西藏政治领袖后,流亡藏人民主选举出的流亡政府首脑洛桑•桑盖开始积极发挥政治作用
达赖喇嘛明确表示不再担任西藏政治领袖后,流亡藏人民主选举出的流亡政府首脑洛桑·桑盖开始积极发挥政治作用。目前在欧洲访问的桑盖再次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
洛桑·桑盖的新职位是噶伦赤巴,意即首席噶伦或首席部长。用洛桑·桑盖自己的话说,他是“藏人行政中央” (CTA)的首脑。也许不用流亡政府总理这样在法律上更刺激中国当局的称呼,可能更有利于在出访时同各国首脑会晤。
“藏人行政中央” 是14世达赖喇嘛在1959年流亡印度后建立,也被称为西藏流亡政府。不过流亡藏人称“藏人行政中央” 并非要取代西藏的权力机构,该机构在西藏人获得自由后会自动解散。
非暴力,对话
洛桑·桑盖今天在伦敦再次强调对话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唯一途径。今年三月中国藏区发生了一系列藏人僧侣自焚抗议事件。洛桑·桑盖说这些自焚事件说明了藏人的绝望处境,更说明敦促中国当局展开对话的必要。
洛桑·桑盖承认西方同中国的经贸依赖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他说在做生意的同时,坚持道义原则也很重要。他说道义支持能够给藏人带来希望,否则中国当局就会认为他们已经赢得了胜利。
一部分西藏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政策过于节制,过于温和,他们面对中国的强硬政策感到绝望。但是桑盖表示,“中间道路”和“非暴力”是西藏流亡民主政府的主张。
他说他支持达赖喇嘛提出的“中间道路”,他在选举中获胜某种程度也说明了大部分藏人赞成这个政策,即在中国的框架内谋求真正的自治,而非全面独立。
接触谈判?
中国一直拒绝承认西藏流亡政府,并称新当选为噶伦赤巴的桑盖是分裂主义者。中国坚持接触谈判的对象仅限于达赖喇嘛的私人代表。但是桑盖认为,中国同噶伦谈判并没有和以往的做法有多大不同。
桑盖说,在过去每次接触谈判中,中国当局十分清楚达赖喇嘛的谈判代表都有噶伦的授权和指示,他们在谈判后也向噶伦汇报谈判结果,噶伦在接触谈判中一直发挥作用。
有博士学位的桑盖在担任噶伦之前的十几年一直在美国从事学术活动,同中国学者接触交流。他说他的这些经历能够证明他愿意同中国当局对话。
另外,虽然他是流亡政府的首脑,但是流亡藏人同中国境内藏人的互动,以及达赖喇嘛对他的大力支持,许多证据证明他在中国境内的藏人当中的知名度很高。中国境内藏人对他的支持也给予了他参加同中国对话的正当性。
达赖喇嘛明确表示不再担任西藏政治领袖后,流亡藏人民主选举出的流亡政府首脑洛桑·桑盖开始积极发挥政治作用。目前在欧洲访问的桑盖再次强调了对话的重要性。
洛桑·桑盖的新职位是噶伦赤巴,意即首席噶伦或首席部长。用洛桑·桑盖自己的话说,他是“藏人行政中央” (CTA)的首脑。也许不用流亡政府总理这样在法律上更刺激中国当局的称呼,可能更有利于在出访时同各国首脑会晤。
“藏人行政中央” 是14世达赖喇嘛在1959年流亡印度后建立,也被称为西藏流亡政府。不过流亡藏人称“藏人行政中央” 并非要取代西藏的权力机构,该机构在西藏人获得自由后会自动解散。
非暴力,对话
洛桑·桑盖今天在伦敦再次强调对话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唯一途径。今年三月中国藏区发生了一系列藏人僧侣自焚抗议事件。洛桑·桑盖说这些自焚事件说明了藏人的绝望处境,更说明敦促中国当局展开对话的必要。
洛桑·桑盖承认西方同中国的经贸依赖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他说在做生意的同时,坚持道义原则也很重要。他说道义支持能够给藏人带来希望,否则中国当局就会认为他们已经赢得了胜利。
一部分西藏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政策过于节制,过于温和,他们面对中国的强硬政策感到绝望。但是桑盖表示,“中间道路”和“非暴力”是西藏流亡民主政府的主张。
他说他支持达赖喇嘛提出的“中间道路”,他在选举中获胜某种程度也说明了大部分藏人赞成这个政策,即在中国的框架内谋求真正的自治,而非全面独立。
接触谈判?
中国一直拒绝承认西藏流亡政府,并称新当选为噶伦赤巴的桑盖是分裂主义者。中国坚持接触谈判的对象仅限于达赖喇嘛的私人代表。但是桑盖认为,中国同噶伦谈判并没有和以往的做法有多大不同。
桑盖说,在过去每次接触谈判中,中国当局十分清楚达赖喇嘛的谈判代表都有噶伦的授权和指示,他们在谈判后也向噶伦汇报谈判结果,噶伦在接触谈判中一直发挥作用。
有博士学位的桑盖在担任噶伦之前的十几年一直在美国从事学术活动,同中国学者接触交流。他说他的这些经历能够证明他愿意同中国当局对话。
另外,虽然他是流亡政府的首脑,但是流亡藏人同中国境内藏人的互动,以及达赖喇嘛对他的大力支持,许多证据证明他在中国境内的藏人当中的知名度很高。中国境内藏人对他的支持也给予了他参加同中国对话的正当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